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中国官方提示风险:防范冒用银保监会名义实施“清退回款”诈骗!

中国官方提示风险:防范冒用银保监会名义实施“清退回款”诈骗

时间:2025-07-09 16:20:31 来源:开疆拓境网 作者:休闲 阅读:507次

中新社北京6月14日电 (记者 王恩博)中国银保监会14日发布《关于防范冒用银保监会名义实施“清退回款”诈骗的清退回款风险提示》,强调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从未设立或授权设立任何“官方回款”“清退回款”等渠道,中国诈骗提醒金融消费者提高警惕。官方

风险提示称,提示近期银保监会监测到有不法网站假冒银保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风险防范发布带有“银保监会认证”“中国银保监会”等不实信息内容,冒用名义并以“官方回款”“清退回款”等名义实施诈骗。银保上述诈骗行为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实施损害监管机构声誉,清退回款造成了恶劣的中国诈骗影响。

风险提示强调,官方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是提示金融监管机构职责,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不会向消费者收取任何名目费用。风险防范

银保监会表示,冒用名义不法分子常常以“官方回款”“清退回款”名义欺骗民众,银保编造“成功案例”,利用消费者急于回款、挽回损失等心理,以达到骗取资金的最终目的,消费者要谨防“回款”类诈骗侵害。监管部门已多次发布过有关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警惕套取信息、转账、收费等行为。

类似诈骗手法有针对P2P网贷机构出借人的“回款”诈骗、“官方回款”诈骗以及“虚假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贷款”“解债上岸”“代理退保”“白条代偿”“银行直存”等,均是利用消费者急于解困、急于挽回损失等心理特点,侵害消费者信息安全、财产安全,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失。

银保监会提醒,广大消费者要树立理性投资、理性借贷观念,通过依法取得金融业务经营许可的机构获取金融服务,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如发现涉嫌违法犯罪线索,请立即向公安机关、相关部门报案或反映。(完)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 中国外运11月23日耗资约491.48万港元回购209.6万股
  • 中国证券报新年献词 | 天地风霜尽,新程壮阔多
  • 市民跨年夜不“宅家” 天津文旅商业加速回暖
  • 银行发债规模有望保持适度增长,资本补充需求加大
  • 北京证监局局长贾文勤:推进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建设
  • A股2023开门红!沪指收复3100点,热点全面开花!
  • 需求放缓、市值蒸发5万亿元,特斯拉能挺得住吗?
  • 美股投资者将如何调整仓位? 近半数选择按兵不动
推荐内容
  • 成都、攀枝花公积金一体化:异地购房可回缴存地申请公积金贷款
  • A股逾百家涨停 上证重回3100点
  • 新年首部破10亿,《阿凡达2》内地票房后劲十足!影院票房加速恢复,春节档蓄势待发
  • 新年新气象!大家期待的A股“开门红”,能否到来?
  • 尾盘:美股跌幅扩大 主要股指可能录得三连跌
  • 史上首位!急剧缩水200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