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生堂”区别履行“双11”保价承诺!引发消费者集体投诉......
有的资生堂被拒绝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发现,目前,区别已经有近2000名消费者在网络投诉平台针对资生堂此次事件进行集体投诉。履行这到底是双保怎么回事? 01 同款产品差价数百元 保价诉求遭区别对待 “双11”期间,王女士在某主播的价承集体直播间付了150元定金,预购了一套“资生堂悦薇水乳套装亮肤紧致清爽保湿补水套装”。诺引付尾款时,发消费她叠加使用了产品优惠券、投诉淘宝美妆惊喜券及红包后,资生堂实付1158元。区别订单页面显示,履行该商品从10月31日0点至11月26日23时59分,双保可以全程保价。价承集体 ▲消费者王女士实付1158.81元购买了产品。诺引资料图片 “后来发现有网友说资生堂官方旗舰店直播间开卖的发消费这款悦薇水乳套装只需888元,比我购买的同款商品到手价便宜了270元。”更让王女士没想到的是,她提交保价申请后,发现资生堂旗舰店已经下架了该商品的链接,系统显示“无法提供保价服务”。 ▲资生堂官方旗舰店直播间同款产品券后价888元。资料图片 记者查询发现,根据电商平台的保价规则,当消费者在平台购买有指定保价标识的实物商品后,在价保期内,若同一商家的该同一商品出现降价,则消费者可申请保价补差(特殊情形除外),平台保价系统将根据该规则计算差价额度并向消费者补/退。 和王女士一样,浙江省消费者张女士也在该主播的直播间购买了一套资生堂悦薇水乳套装,实付1200多元,比旗舰店开卖的888元多付了近400元。 “我申请保价时,因为商品链接已经下架,所以没有成功。但我一位朋友发现旗舰店半夜开售只需888元时,立即申请了保价,就拿到了退还的差价。”张女士告诉记者。 “而且我还发现,有多位网友花888元买了套装,称接到了资生堂工作人员的电话,要求在后台申请退款,并表示为了表达歉意,可以将购买的产品赠送。”张女士说。 “我们高价购买了产品,却因链接已下架而无法保价退差价。为什么同样的情况,有的人就能成功退差价?而且,在旗舰店购买的人可以退全款,还能拿到商品,相当于0元购。这种差别化对待让人感觉很不公平。”王女士告诉记者,她多次向资生堂旗舰店的客服反映,要求退差价,但是客服人员只翻来覆去回复“抱歉”,甚至后来都不回复了。 02 资生堂回应称 系统问题导致价格异常 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查询发现,截止到11月17日,有1929名消费者发起了针对资生堂此次不退差价的集体投诉,但是处理率只有11.82%。 记者了解到,资生堂旗舰店发布公告称:“当日0点因系统问题,店铺出现了短暂的价格异常,针对价格异常的订单,资生堂方面将与消费者沟通,统一做退款处理,并给以适当补偿。” 王女士、张女士等向记者集体投诉的消费者对资生堂的处理方式表示了不满:“他们补偿的是低价购买的消费者,可是对于高价购买的消费者却不闻不问。资生堂紧急下架888元商品链接的操作,就是为了防止我们申请保价退差价。否则我们高价购买的人都申请价保的话,这个损失远远大于他们补偿给888元购买的人那一批水乳。” 针对上述情况,记者给资生堂官方旗舰店人工客服留言询问,其反复回复:“十分抱歉因系统问题引起价格异常,目前已经反馈问题。关于您咨询的问题,我们仍在积极反馈处理中,还请您耐心等待。” 记者拨打资生堂400客服电话,一直无人接听,只有自动语音播放的“热线系统正在维护中,暂时无法接通”。 03 律师观点 资生堂涉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北京理道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王久成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有的消费者保价成功并获赔差价,有的因商品下架无法保价,这种现象系资生堂公司自身原因而引发。同时,资生堂涉事商品销售订单页面明确显示了保价标识,之后下架了涉事商品,当消费者就该事件投诉时,资生堂没有正面作出真实、明确的答复。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0条规定,资生堂未按其宣传的内容履行经营者的义务,涉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王久成认为,涉事商品在售期间,订单页面明确显示了保价标识、商品价款、保价期限等保价规则信息,商家对外公示的保价信息与消费者存在重大利害关系,构成格式条款,消费者下单成功即双方形成买卖合同关系,该情形下,资生堂应当按照自己作出的承诺对涉事商品进行保价。 “资生堂作为国际知名品牌,但其在上述事件发生后,仅仅针对旗舰店系统故障期间产生的订单作出公布说明,未对直播间涉事商品订单事宜作出任何解释,无法保障资生堂全体消费者的权益。”王久成对记者表示。 王久成建议,由于商家迅速下架涉事商品而无法保价的消费者,可以要求资生堂按照商品订单载明的保价内容退补差价;明确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的,消费者有权收到商品之日起在七日内退货,并要求资生堂足额返还商品价款;如资生堂就上述事宜仍未正面作出真实、明确的答复或者未采取任何补救措施,则涉嫌欺诈,构成“以虚假的‘最低价’欺骗性价格销售商品”,消费者可要求三倍惩罚性赔偿。 资生堂最终会如何处理消费者的保价诉求?《中国消费者报》对此将持续关注并进行跟踪报道。 中国消费者报新媒体编辑部出品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记者/孙蔚 编辑/裴莹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无锡:来锡返锡人员需“3天3检” 凭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 人民银行缩量续作4000亿元MLF 利率保持不变
- 扩容朋友圈 富力联合招商蛇口、中信证券、华融开拓融资渠道
- OPPO或将发布Find N 2等折叠屏新机,高管询问App适配问题
- 易会满:探索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
- 韩济生院士:90多岁了,为什么我还在奋斗
- 大众成立新移动出行部门,专注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
- 三星“长公主”贷款5亿元缴纳遗产税 现为韩国女首富
- 作为玩家,我只想把暴雪告上法庭
- “金九银十”旺季来临 钢企利润持续改善
- 首批18个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项目出炉 为自动驾驶优化算法
- 海外高通胀预期压制国际油价 专家建议涉油企业择机运用衍生品工具对冲风险
- “头部公司捕猎者”孙正义留给自己最后的“体面”:退出软银舞台
- 吴晓求:未来十年资本市场建设三大任务,近十年外资持股占比从2.5%提升至4.5%,未来十年要从4.5%提升到15%
- 最惨浮亏55%!葛卫东等私募大佬“翻车”
- 欧盟努力协调立场以应对能源价格暴涨
- 重磅回应!沪深交易所:高度关注涉核酸检测企业上市申请,坚持从严审核
- 首批18个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项目出炉
- 欧盟欲限制俄天然气价格,武契奇警告:你们将没气可用,会被冻坏
- 薇娅助播团全天直播谁看?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