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证券医药首席分析师高岳:下半年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关注哪些细分领域?
炒股就看,华创权威,证券专业,医药岳下医药及时,首席师高生物全面,分析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半年 首席开讲|医药首席分析师余文心:医药板块是产业否已调整到位?(二)首席开讲|海通证券医药首席分析师余文心:医药板块是否已调整到位?(一) 编者按: 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背景下,生物医药成为最炙手可热的投资行业。从检测试剂、关注新冠疫苗到新冠治疗,细分以及相关的领域医疗器械和防护用品等,各个细分领域不论是华创在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都是大受追捧。 然而,证券随着新冠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医药岳下医药新冠相关概念板块开始冲高回落,首席师高生物资本市场也开始降温回归理性。特别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生物医药板块开始走上漫漫回调路,新股破发也成为常态。 为了寻找生物医药投资方向,为市场提供更精准的投资策略,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特联合各大证券公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策划推出《首席开讲》新健康系列对话,期望能通过广泛交流,在市场波动中探寻价值所在。《首席开讲》第二期对话华创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高岳,请他来解析医药板块是否已调整到位?后市反弹修复需要哪些积极因素支撑?…… 《21世纪》:您也提到特别是一众龙头医药企业,股价和市值多被腰斩,目前这些企业发展出现了哪些问题?后市反弹修复需要哪些积极因素支撑? 华创证券高岳:首先我们看到确实有比较多的公司,就从去年的高点以来,它的股价的回调幅度有的一部分是超过50%的,有些可能也有30%普遍都比较深。 我们要再往前回溯的话会发现,实际上从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一系列的政策推开之后,整个医药还是产生了一轮巨大的迭代,新的这种产业环境下适合这个产业趋势新成长起来的很多龙头公司,如果你从那个节点往现在看的话,很多公司仍然是累积了很多倍的,比如5倍10倍这样的涨幅,哪怕是它回调之后,它的复合收益率在周期内仍然是非常好的。 当然我们去年在整个市场非常红火的时候,大家也能够去算一下,在高点的时候,比如说有一些核心资产的赛道,像医疗服务可能是阶段性的到了当年150倍的估值,其他的一些优质资产的赛道也到了当年七八十倍这样的估值水平,我们理性来说,从长的一轮牛熊中期的维度去看100多倍的估值,还是有一些非理性的因素在的。 经过了刚才提到的市场整个板块的回调,业绩的进一步的成长,实际上还是估值很好的消化。这轮回调没有太多的产业层面的理由在里面。可能每一个细分领域,它的景气度多少会有一些波动,有些细分领域的发展趋势有一些微调,这个情况可能都存在。 从整个医药的内部来说,我觉得尤其是从中线5年、10年的维度来看,医药还是非常刚性,而且非常强劲的增长动能,所以我觉得市场波动的影响可能权重会更大。 往后看,我觉得目前是比较舒适的估值下,优质公司可能在未来的3年-5年的维度,通过每年20%-30%,甚至有的公司是更高的业绩持续的利润兑现业绩成长,那么它可以把自己的市值一点点的夯实,甚至把自己的市值再创新高,我觉得都是充满希望的。 《21世纪》:如果2022年的生物医药产业让您选几个关键词,有哪些领域是更值得被关注的? 华创证券高岳:第一个是均衡,第二个要下沉,我觉得是这样的状态,因为过去两年时间,不管是医药也好,还是很多行业也好,有一些赛道表现非常的优异,比别的赛道可以跑出来非常大的超额收益。 今年的环境下,首先整个医药板块的估值水平都回调到了一个比较低的水位。第二个是每一个细分领域之间又保持了一定的估值差,有一些公司现在是在十几倍的估值水平,有的公司是二十几倍,有的公司四五十倍。这些估值差其实已经把每个方向中期的成长性,它的商业模式的优劣势,包括它成长的天花板等等的各种因素,比较多的都已经pressing了,我觉得是这么一个状态。 我们在每一个细分领域,一旦我们下沉下去,还是可以找到一批业绩比较良好的,未来几年能够不断的实现比较好的增长的公司,合理的估值下可能都能够去创造收益,今年的情况下,到了一个研究下沉,通过研究我们去找到增长的确定性,去兑现价值这样的一个阶段。 跟前两年风格会有差异,不管是每次披露的机构的持仓,还是从近期的整个行情趋势,比如过去这半年里像中药板块,药房板块,其实从底部有比较大的起色,但是在过去的几年表现都是比较平淡的。各个细分领域可能都要下沉去挖掘。 第二,医药公司数量非常的多,公司业务形态也非常的丰富,笼统的按照它的内在属性去区分的话,我觉得主要有三类常规业务:一类是制造业的资产,不管是药品还是器械,当它如果不是创新药,没有专利,没有原创,现在的形态下应该是制造业的资产,这类的资产其实中国在全球比较下来,我们的化学工程师红利,很多头部企业的质量积淀,我们的配套设施都是有全球比较优势的,跟很多的其他制造业相似,中国的医药制造业也正在崛起的路上。 那么包括过去几年,很多公司的报表端都能看到非常好的验证,所以这类的资产我们觉得它还是处在产业升级的,而且整个趋势是非常快的,我们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在跟踪。 第二类是国内的消费品。大消费的领域,比如白酒、医美等,很多方向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消费方向,但在医药里,比如说品牌中药,医疗服务等,很多的方向其实也是一个有比较强消费属性的领域。 这些领域前面可能多多少少都受到疫情的扰动,随着疫情的控制,大家短期在逐渐走向恢复。而从中期的角度考虑,这些公司更多的是国内市场,很多公司基于它的护城河,基于它的品牌,基于未来的整个国内用量渗透率的提升,都还是有非常长周期的稳健增长的潜质的。 第三类就是创新,我觉得会结构分化,其中一些真正的好公司会走出崛起的趋势,如果真的能够做到国际化的突破,我们相信很有可能会带来巨大的成长和弹性。 三类资产其实内在属性的区别还是比较大,每个方向上基于全球的需求和医药的特性,都能找到很多公司有好的发展潜力。 除此以外,疫情还处于反复的状态,医药其实跟它的关联度是很高的。一方面我们的常规业务多多少少可能受到小幅的扰动,更主要的是,比如疫苗,比如治疗性药物、检测及相关的防护产品,都受到了比较大的防疫需求的拉动,也迸发出来比较大的利润弹性,新冠疫情的防御仍然会是后面中线上来说值得去重点关注的路径。 编委:于晓娜 策划:袁新韫、徐旭 出镜记者:袁新韫 撰文:袁新韫 设计:张佳俊 剪辑:章启良 新媒体统筹:丁青云、曾婷芳等 出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袁新韫 编辑:朱益民,徐旭)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首开股份债务承压拟20亿转让北京发展大厦 经营现金流骤降64%加速出售资产纾困
- 政策救市+企业补贴,买车好时机到了?
- 泸州老窖:决定实施泸州老窖罗汉酿酒生态园提升改造项目
- 中概股深夜狂飙,准退市股盘中涨逾65%!发生了什么?
- 金融街论坛热议金融科技:如何促循环,实现全球经济合作共赢?
- 国金铁建重庆渝遂高速公路REIT获上交所通过
- 北京:连续4天无新增社会面病例 疫情防控持续向好
- 财务总监辞职、审计费用提高40%,蓝帆医疗财报有啥“猫腻”?
- 连续两日新增破千!北京开始启用轻症方舱
- 政策救市+企业补贴,买车好时机到了?
- 银行股破净率达88% 多家银行启动稳定股价措施
- 快讯!美元兑日元USD/JPY站上133关口,续创20年新高!
- 优化顺畅期货服务实体企业“最后一公里”
- 房子烂尾5年,没有窗户玻璃,西安高新区锦岭公寓业主还是搬了进去:“买套房子真的很不容易”
- 绿地香港:已悉数兑付到期美元债
- 如何应对社会面零星散发疫情?老旧里弄怎样加强防疫?一文了解上海发布会
- 抱歉,这轮不向VC/PE开放
- RTX 4090/4080/4070功耗曝光:直线飙升 增加超过80%
- 绿地香港:已悉数兑付到期美元债
- 发改委力促存量资产变现再投资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