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升一降”格局延续 五大上市险企上半年共揽保费1.59万亿元同比增4%
原标题:“四升一降”格局延续,四升一降五大上市险企上半年共揽保费1.59万亿元同比增4% 记者 | 吕文琦 五家A股上市险企近日交出上半年成绩单,格局共揽共揽保费1.59万亿元,延续元同同比增长4%。大上 五大上市险企继续前几月“四升一降”的市险格局。截至6月30日,企上、半年保费比增、四升一降和今年分别实现保费收入4290.38亿元、格局共揽3790.95亿元、延续元同2408.795亿元和1025.86亿元,大上同比增幅分别为1.62%、市险11%、企上7.93%和1.96%。半年保费比增“老大哥”实现保费收入入4397亿元,四升一降同比下滑0.66%。 在寿险方面,中国人寿逐渐走出保费收入下跌阴霾,6月单月保费收入增长7.7%,较5月单月同比6.9%的增幅进一步上涨。太保寿险增长7.4%;平安人寿下滑1.7%,降幅有所收窄;5月领跑的新华保险在6月增速转跌,同比下滑11.9%;今年来一直靠趸交产品强势拉动保费的人保寿险同比下滑25.8%。 各险企的代理人改革已初见成效,核心人力产能有所提升。 以平安寿险为例,今年上半年个人新业务下降87.47亿元,同比下降11.89%,大幅小于代理人人数的下降幅度。2022年第二季单季度同比降幅较一季度的15.7%收窄至3.2%。太保寿险上半年个险新单同比增速为-34.7%,2022年第二季单季度的同比降幅为9.6%,较第一季度的44.1%大为改善。 多数券商分析师在研报中指出,在权益市场大幅波动、居民储蓄意愿强烈的情况下,客户对于保险理财高收益确定性产品的需求强烈,各公司的增额终身寿产品受到青睐,然而销售火热并没有对新业务价值(NBV)带来支撑。 新单保费、新业务价值率和新业务价值(NBV)等指标反映了公司业绩增长能否可持续。一家保险公司NBV越高,则新增的保费对公司的净利润贡献度也将越大。 刘欣琦团队认为,2021年年初新老重疾炒停带来的新单与NBV双高基数难以通过当前客户单一的理财需求来弥补,上市险企上半年NBV继续承压。 分析师葛玉翔团队亦认为,由于去年重疾新老定义切换提前消耗部分消费需求叠加疫情压制居民对于可选消费品的需求,今年以来重疾销售较为疲软。尽管保险公司陆续推出增额终身寿产品以量补价,价值率介于重疾与短储类产品之间的增额终身寿有望托底保险公司业绩基本盘,但由于价值型业务受供需两弱持续影响,保险公司价值增长或仍旧承压。 财险方面,2022年前六月,财险“老三家”保费皆保持增长。其中,人保财险实现保费收入2766.71亿元,同比增长9.87%;平安财险实现保费收入1467.92亿元,同比增长10.11%;太保产险实现保费收入918.26亿元,同比增长12.25%。 得益于疫情受控和汽车消费政策带来的汽车产销增长,各公司车险业务表现亮眼。人保产险前6个月实现车险保费1288.08亿元,同比增长6.7%;太保产险前6个月实现车险保费481.69亿元,同比增长7.9%。 非车险上,人保产险前6个月实现非车险保1478.63亿元,同比增长12.8%;太保产险前6个月实现非车险保费收入436.57亿元,同比增长达到17.5%。 各上市险企即将进入中报季,新华保险率先发布了盈警公告。中邮证券分析师魏大鹏预计,相比一季度,险企中期利润下滑幅度将大幅收窄,但转正难度较大。当前寿险板块正处于深度调整期,代理人渠道改革行至大半,银保渠道望成新增长点。相比上半年,下半年宏观基本面或持续趋稳好转,利差望恢复至正常水平。在相对较低基数、银保渠道崛起和利差恢复的持续影响下,下半年盈利增速有望继续恢复。 记者 | 吕文琦 五家A股上市险企近日交出上半年成绩单,共揽保费1.59万亿元,同比增长4%。 五大上市险企继续前几月“四升一降”的格局。截至6月30日,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今年分别实现保费收入4290.38亿元、3790.95亿元、2408.795亿元和1025.86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1.62%、11%、7.93%和1.96%。“老大哥”中国人寿实现保费收入入4397亿元,同比下滑0.66%。 在寿险方面,中国人寿逐渐走出保费收入下跌阴霾,6月单月保费收入增长7.7%,较5月单月同比6.9%的增幅进一步上涨。太保寿险增长7.4%;平安人寿下滑1.7%,降幅有所收窄;5月领跑的新华保险在6月增速转跌,同比下滑11.9%;今年来一直靠趸交产品强势拉动保费的人保寿险同比下滑25.8%。 各险企的代理人改革已初见成效,核心人力产能有所提升。 以平安寿险为例,今年上半年个人新业务下降87.47亿元,同比下降11.89%,大幅小于代理人人数的下降幅度。2022年第二季单季度同比降幅较一季度的15.7%收窄至3.2%。太保寿险上半年个险新单同比增速为-34.7%,2022年第二季单季度的同比降幅为9.6%,较第一季度的44.1%大为改善。 多数券商分析师在研报中指出,在权益市场大幅波动、居民储蓄意愿强烈的情况下,客户对于保险理财高收益确定性产品的需求强烈,各公司的增额终身寿产品受到青睐,然而销售火热并没有对新业务价值(NBV)带来支撑。 新单保费、新业务价值率和新业务价值(NBV)等指标反映了公司业绩增长能否可持续。一家保险公司NBV越高,则新增的保费对公司的净利润贡献度也将越大。 国泰君安刘欣琦团队认为,2021年年初新老重疾炒停带来的新单与NBV双高基数难以通过当前客户单一的理财需求来弥补,上市险企上半年NBV继续承压。 东吴证券分析师葛玉翔团队亦认为,由于去年重疾新老定义切换提前消耗部分消费需求叠加疫情压制居民对于可选消费品的需求,今年以来重疾销售较为疲软。尽管保险公司陆续推出增额终身寿产品以量补价,价值率介于重疾与短储类产品之间的增额终身寿有望托底保险公司业绩基本盘,但由于价值型业务受供需两弱持续影响,保险公司价值增长或仍旧承压。 财险方面,2022年前六月,财险“老三家”保费皆保持增长。其中,人保财险实现保费收入2766.71亿元,同比增长9.87%;平安财险实现保费收入1467.92亿元,同比增长10.11%;太保产险实现保费收入918.26亿元,同比增长12.25%。 得益于疫情受控和汽车消费政策带来的汽车产销增长,各公司车险业务表现亮眼。人保产险前6个月实现车险保费1288.08亿元,同比增长6.7%;太保产险前6个月实现车险保费481.69亿元,同比增长7.9%。 非车险上,人保产险前6个月实现非车险保1478.63亿元,同比增长12.8%;太保产险前6个月实现非车险保费收入436.57亿元,同比增长达到17.5%。 各上市险企即将进入中报季,新华保险率先发布了盈警公告。中邮证券分析师魏大鹏预计,相比一季度,险企中期利润下滑幅度将大幅收窄,但转正难度较大。当前寿险板块正处于深度调整期,代理人渠道改革行至大半,银保渠道望成新增长点。相比上半年,下半年宏观基本面或持续趋稳好转,利差望恢复至正常水平。在相对较低基数、银保渠道崛起和利差恢复的持续影响下,下半年盈利增速有望继续恢复。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美联储首席经济学家:去中心化金融的发展或加剧金融稳定性风险
- 新东方自救之路:独特的双语直播方式爆火,观看人次和销量出现爆炸式增长
- IMAX中国:《侏罗纪世界3》上映首周末收获4200万元票房
- 光大期货:锡供需矛盾不足 关注近期出口窗口能否打开
- 公募基金卖出压力减轻 债市赎回冲击波或接近尾声
- 金融业抢滩“数字员工”
- 银行系电商集体“冷却” 工行将停止融e购个人商城相关服务
- 最后一次巴菲特午餐开拍
- 日均新增2.22万例,为何疫情居高不下?低风险区怎样防控?医院发生疫情是否封控?这场发布会,信息量巨大
- 美国驻塞尔维亚大使妄议中塞合作,中方驳斥
- 北京非涉疫初三学生今天返校!多图直击
- 星巴克厕所或不再向非店内消费者开放
- 新能源布局加速落子 风电光伏建设正酣
- 阿迪达斯起诉耐克!两巨头“开撕”,原因是…
- 16万一只仍一猴难求,CRO开启囤猴大战
- 美国CPI报告影响市场情绪 比特币跌至18月低点
- 营收44.81亿元、亏损同比收窄64.62% 顺丰同城年中交卷:即配市场将引发“边界想象”?
- “就因为我存了钱,所以被红码?”| 河南卫健委有回应
- 领地控股:拟将1.5亿元2022年到期12%票据提出交换要约
- 后厂村“码农”撑起昌平融泽嘉园房价,5月居家办公时期还成交了15套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