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陪伴孩子成长
最近几年,用智总是慧陪会在各大媒体里看到这样的新闻,挺感触的伴孩。 一个是成长:一个女孩因为父母都是研究生,觉得达不到父母的用智目标,学业压力服药自然。慧陪 一个是伴孩:上海卢浦大桥上,一名男孩在车上与母亲发生口角,成长突然跑下车后迅速跳桥,用智紧跟着的慧陪妈妈因没能抓住他,120到场后确认后,伴孩男孩已经无生命体征。成长妈妈跪地痛哭…… 还有一个是用智一个女孩考上了研究生,在小红书亲人庆祝的慧陪场景,横幅拉满了两层楼。伴孩我们在茶余饭后说道别人家之事后静下来想想,这些事件的发生背后都有着一个关键词--家庭教育。 小红书女孩说,在家人眼里,我永远是最优秀的人。你能从她的文字里感受到那种自信和骄傲。而自杀男孩和女孩却觉得自己不该活在这个世上,宁愿用死的方式也不愿再听见父母的声音,觉得自己不够优秀,不配在这个世上活着。 可优秀真的那么重要吗?怎么样才算真正的优秀呢?年薪百万算优秀吗?出国留学算优秀吗?挤身世界500强企业当领导算优秀吗?很多时候我们想要的优秀,只是我们能在朋友圈里有面子罢了,我们想要的优秀,在外人看来那是别人家优秀的“榜样”,我们想要的优秀,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内心私欲而已。优秀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只不过是一种心理感觉“我觉得我是好的!”而这个心里感觉最初的源头来自于家庭,来自于父母的认可。大家都知道,孩子的心理需求有些是父母给予的,有些是孩子与其他人的交往中获得的,有些是孩子从学习中获得的,有些是从游戏和娱乐中获得的。 最初父母那儿无法得到心理需求满足的话,孩子就会通过其他渠道去获得,可见被家人认可的人,有多幸福。电视剧《小欢喜》里有个剧情,乔英子生活在一个单身家庭里,妈妈是个掌控欲特别强的人,英子的一切都安排的满满的,连升学学校选择也是得听妈妈的安排,即使英子各方面都做得很好,但还是得不到妈妈一个好字。最后导致英子严重失眠,作出想逃离父母的行为,情绪失控后想自杀。明明已经做得很优秀,明明很完美了,父母还是看不见,得不到欣赏。 那到底被父母认可意味着什么呢?自体心理学创始人科胡特认为:婴幼儿在早期的发展中,没有“我”的概念。他需要一面镜子,来确认自己 ,妈妈的眼睛就是第一面镜子,婴儿需要在妈妈眼睛里看见自己,这个需要就是镜映需要。婴儿在眼睛里看到的是接纳、肯定、喜爱,孩子就会感觉到接受,被认可、有价值的。“我是好的”这样的感觉开始在人格底层形成,这是自信的开始。可当妈妈总是看不见时,就无法确认自己,好象做什么都没有意义,找不到存在的价值。即使孩子长大了,远离了家庭,父母的影响力越来越弱,但这份不被认可,不被看见的感觉却会一直存在生命底色里。正所谓“妈妈凝视过你,你即能凝视万物。”所以看见和认可的能力是如此之大。 那不能看见孩子的父母大概有哪几种呢?我们应该选择做哪种的父母呢? 1.说教型。这种家庭的父母,整天整得象个君子,说着正儿八经的大道理,可是你不知道,孩子没有去真正体验过的道理那都是虚的。 2.罗嗦型。这种家庭的父母,会在孩子身边一直说着一些无关紧要的叮瞩语,每天叨叨重复那些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的感受可想而知。 3.情感冷漠型。这种家庭的父母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孩子的感受怎么样,他们都无力去看到,去关注,基本上处于不管不问,任其放任的状态。 4.控制型。这种家庭的父母掌控欲特强。习惯把事情按自己的想法安排的满满的,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计划和想法,在心理情感上掌控着。 5.溺爱型。这种家庭的父母,喜欢在生活上掌控。把孩子喜欢的不喜欢的都安排的妥妥的,就怕热了怕化了,冷了怕冻着了。但在情感上没有任何的交流。 6.智慧型。这类家庭的父母是我们所推荐的。父母跟孩子设立一定的边界,孩子可以作为平等的角色,在情感上作及时的交流,看见和孩子的天斌所在,放大和鼓劲孩子的优点,在情绪上有释放的渠道,孩子有民主自由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有定期的家庭会议。同时父母也在不间断地学习和精进,一起设立共同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的目标,与孩子共进步共成长,成为一个智慧的人。 过去我们在父母那里没有得到好的家庭教育,世界是发展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人生,我们的人生注定要比他们更智慧,更广阔,那么,从现在起,让我们做一个智慧的父母吧。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车企“混战”世界杯:7支球队背靠大众,广汽三菱压错阿根廷队?
- 德意志银行三季度建仓做多iShares Gnma债券ETF等55只股票或基金
- 光大期货:11月15日有色金属日报
- 专访周辉:发展合规科技是实现个人信息保护敏捷治理的关键一招
- 小米集团-W三季度经调整净利约21.17亿元 环比增长1.7%
- 央行今日进行8500亿元1年期MLF操作
- 新玩家涌现、旧玩家退场:自动驾驶“螺旋式”前行
- 新赣江北交所暂缓审议:拥有206个药品批准文号 上半年净利润2292万元
- 近期债市回调,是风动、幡动还是心动?
- 这个方向迎来资金强回流
- 自如熊林:邀请业主参与装修过程后,内部质量管理压力比以前大很多倍
- 基石药业资金紧张停产过冬 差异化布局“双刃剑”的无奈
- 美媒:外国品牌努力吸引中国爱“国潮”的Z世代
- 央行将在香港招标发行3个月期100亿元和1年期150亿元人民币央票
- 兆新股份拟10亿元在马鞍山市和县投建光伏发电项目
- 政策助力绿色金融发展 银行年内发行绿色金融债规模超2500亿元
- 瑞银:中国家族办公室仍于处初级发展阶段,ESG和影响力投资尚未成为主流
- 缩量续做MLF、加大逆回购操作规模,央行此举有何深意?
- 浦发银行行长潘卫东:国内资管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李旭红:深化财税改革激发科创活力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