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回望超跌品种 中小盘公司“见风使舵”
证券时报记者 安仲文 基金的见风使舵“春季攻势”,已令许多刚推减持计划的公募超跌小盘股集体见风使舵。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回望伴随着公募基金春季攻势的超跌大幕拉开,基金公司对具有超跌、品种盘疫情受损特点的见风使舵小盘股展开密集调研,已让许多小盘股的公募实际控制人、高管感受到股价反弹的回望春风,一批在11月份刚推出减持计划的超跌中小市值公司,近期密集发布提前终止减持的品种盘公告。 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见风使舵市场风格和弹性已转向具有超跌和受损特点的公募小盘品种,市场成交量的回望逐步恢复将显著提升小盘风格的机会,A股市场有望逐步进入风险偏好提升的超跌行情。 基金密集调研 或为“腾笼换鸟” 最新披露的品种盘基金调研信息显示,基金新年首日的调研对象几乎清一色指向百亿市值以下的小盘股,且大多数调研对象在过去一年甚至两年内连续走跌,而且难觅公募基金的身影。 业内人士认为,基金新年的布局策略,可能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即从过去两年追逐行业高景气主线,转向挖掘过去两年内被市场抛弃的受损主线。 “我们大的持股策略没有太大变化,但在结构上会参与一些比较显著的短期修复性机会。”深圳地区的一位基金经理向记者强调,参与的这部分修复性品种在总的仓位中占比不会特别高。 虽然上述基金经理仅愿意小仓位参与春季攻势中的受损品种修复性机会,但证券时报记者在近期的采访中也获悉,一些基金经理正在“腾笼换鸟”,华南一位中型公募基金经理此前接受记者专访时曾透露,倾向于逐步退出高景气度主线的仓位结构,更大的仓位将置换成受损和超跌主线。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重仓旅游股、影视股等受损、超跌品种的基金产品,其净值表现即便从疫情政策变化前三个月计算,也能大幅跑赢竞品。截至2023年1月4日,泰信基金旗下的泰信行业精选基金在过去三个月内净值增长超过24%,而同类基金平均涨幅只有0.13%,造成业绩悬殊的核心因素在于,泰信行业精选基金的十大核心股票全仓押宝旅游、酒店和影视,旅游和影视由于连年下跌,已是小盘股的一大集中营。 中小公司听到 基金的脚步声 多年未见基金经理的小盘股的实际控制人和高管,也听到了公募基金“回来”的脚步声。 部分基金人士直言,在去年11月份计划实施密集减持的小盘股,如今纷纷暂缓或终止减持,也是受损品种机会开始凸显的一大信号。证券时报记者也注意到,仅最近五个交易日已有十余家小盘股发布提前终止减持的公告。此前,有公募和社保基金持仓的可选消费股,公司实际控制人在2022年9月推出高达6%股份的巨额减持计划,之后在10月份和11月份连续出现折价18%的大宗交易,但从12月份开始,该股相关大宗交易已难觅踪影。市场人士猜测,这与A股市场风格变化,尤其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资金追逐受损超跌主线有关。 公募基金的频繁调研,已让许多小盘股开始转变风向。1月4日,A股互联网板块的小盘股发布公布,截至公告日,梁京和付春河未减持公司股份。鉴于梁京和付春河因个人原因辞任公司副总裁职务,其离任后六个月内不得转让其所持公司股份,其此次股份减持计划提前终止。根据此前公司11月22日发布的信息显示,副总裁梁京和付春河都将减持公司股份。因此,上市公司发布减持主体“一股未减”并提前终止计划,已显著强化了上市公司高管对公募“炒股”方向变化的期待。 小盘股或成阶段主线 “市场风格转向成长股,小盘风格优于大盘风格。”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的一位基金经理表示,消费已是过去几周内表现最强的板块,去年四季度的多项举措均有望在今年得到体现,包括发力内需等政策;预计2023年重要会议召开后将有更多产业支持政策推出,有望看到今年二季度国内经济显著修复,各项宏观指标有望企稳反弹。 上述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A股市场正在预期与现实的反复交错之中演绎,整体处于反弹的趋势,逐步度过了最困难的阶段。尽管短期经济数据下滑,但展望未来值得乐观,市场风险偏好有望显著回升, 2023年将是一个业绩和估值双升的局面。 诺德基金研究总监罗世锋也认为,内需复苏、预期改善、外需偏弱将是全年的主线,A股市场有望逐步进入风险偏好提升和盈利驱动的行情。近期国内疫情政策不断优化,疫后复苏将成为推动国内经济的主要动力,线下消费场景的回归将带动需求逐步恢复正常,预计经济需求端复苏将呈现出上半年前段偏弱,而后将逐步增强的趋势。 “判断可选消费相比于必需消费会有更好的复苏。”罗世锋直言,过去三年由于疫情因素,国内制造业占比有所提升,服务业占比略有下降,制造业投资在过去两年维持较高的增速,其中高端制造业投资占比明显加速。预计高端制造业结构转型仍然是大趋势所在,部分高景气度赛道2023年仍会有较好的增长。从出口端看,2023年外需走弱是较为确定性的趋势,海外通胀数据已经出现回落,海外经济开始下行并大概率走入衰退,出口将面临一定的压力。从流动性角度来看,2022年整体保持较为宽松的态势,2023年随着经济逐步复苏,预计仍然会维持相对稳健宽松的环境。从估值来看,当前A股及港股估值均处于历史相对低位,在2023年经济逐步复苏,流动性保持合理宽松的背景下,当前估值具有较高的投资性价比。 中欧基金则表示,疫情在高线城市的快速蔓延有望在2023年一季度陆续达峰,后续中国经济摆脱疫情影响的预期有望提升,或会带动市场低迷的成交量在春节前逐渐恢复。由于疫情的冲击往往会持续数轮,疫情受损领域的复苏并非一帆风顺。此外,三年疫情也带来了行业表现和经济结构的变化,选择更受益经济改善方向的行业比寻找疫情中受损行业的修复更加有利。从自下而上角度出发,由于内需是未来主要的宏观驱动因素,国内业务在营收中的占比越高,企业受益政策而实现复苏的确定性越强。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23日0时至15时,北京新增本土感染者913例,详情公布
- 2022年4月14日涨停板早知道:七大利好有望发酵
- Paypal跌5%,消息称公司CFO John Rainey将离职
- 美国3月份消费品批发价格年增幅达11.2%
- 中欣晶圆头“顶”两起诉讼闯关A股
- 医院太平间为何成为监管“灰色地带”?新华社追踪北医三院高价殡葬费事件
- 环球时报社评:华盛顿的“人权报告”,怎么看都像“要价单”
- 浙江宁波本轮疫情传播链查明 由省外来宁波大货车司机传入
- 财政政策工具如何“谋增量”?
- “提货等3个月,展车都卖空了!”新能源车销售火爆,仍存涨价可能,车企喜忧参半
- 保险怎么“保”物流
- 加入乌军作战的英国人已经投降 家属公开向俄方求情
- 同方全球人寿股权生变 中方股东拟出清全部股权还债
- 证监会、国资委、全国工商联联合发布 “支持上市公司发展12条”
- 广州白云区街镇交叉进行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
- 健帆生物2021年业绩稳步增长 集采预期下股价已腰斩
- 期权产品体系完备化对于金融市场的意义
-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提速:打破跨省跨区交易壁垒,现货市场、绿电交易迎发展机遇
-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我国降准、降息空间仍存 基建投资拉动经济稳增长
- 欧洲航天局与俄罗斯中止在月球项目上的合作
- 搜索
-